咨询热线 

400-123-4567

主页 > 案例中心 > 合作案例

扩大国际合作 中国对外开放永远在路上
日期:2024年09月10日    来源:网络

  9月4日至6日,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北京举行。 本报记者 齐波 摄

  9月4日至6日,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京举行,中非领导人围绕“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共叙友情,共商合作,共话未来。国家主席习在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时表示,为推动中非双方文明互鉴、贸易繁荣、产业链合作、互联互通、发展合作、卫生健康、兴农惠民、人文交流、绿色发展、安全共筑“十大伙伴行动”实施,未来3年,中国政府愿提供3600亿元人民币额度的资金支持,包括提供2100亿元人民币信贷资金额度和800亿元人民币各类援助、推动中国企业对非投资不少于700亿元人民币。中方还将鼓励和支持非方在华发行“熊猫债”,为中非各领域务实合作提供强有力支持。

  24年前,中非合作论坛迎着新世纪的曙光应运而生,中非依托这一平台聚焦友好合作,扎实推动关系大踏步前进,实现跨越式发展。24后的今天,中非合作论坛已成为中非合作的“金字招牌”和引领国际对非合作、深化“全球南方”合作的一面旗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24年来,中非合作硕果累累,我国对外开放持续迈进。站在历史的新起点,躬身各行各业的多位委员分享了自身的实践与智慧,并纷纷建言献策。

  近年来,中非各领域的合作正不断向深走实,在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中非人民“心联通”三大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近日发布的《中国-非洲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发展报告》2024版蓝皮书显示,目前中国企业已在非洲各国累计参与新建和改造铁路超过1万公里、公路近10万公里、桥梁近千座、港口近百个、输变电线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的98%税目产品实施零关税,与34个非洲国家签署了双边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与21个非洲国家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一系列数据佐证了中非合作向好的发展态势与强大活力。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不仅是中国援助非洲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面对任何挑战时的精神和智慧所在。在“硬联通”方面,油矿资源的开发是促进非洲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现代化的重要领域之一。中国通过当地资源优势开发产业,帮助非洲构筑现代化经济基础。

  近年来,作为中国最大、全球第二大的核电企业——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广核”),顺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趋势,充分发挥产业优势,深度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与产业结构转型的故事,便是典型案例之一。

  在,中广核开发建设的“一带一路”重大合作项目、全球第三大铀矿——湖山铀矿,是我国在非洲最大的实体投资项目以及中纳经贸合作的“承重墙”项目,被誉为“中非合作典范”,对的矿业和国民经济产生重大意义。总统哈格·根哥布曾多次到访并表示:“这个矿山给以前失业的人的生活带来了意义和希望,我们欢迎这样的项目。”

  “作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清洁能源中央企业,中广核积极落实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意见,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清洁能源产业生态圈,充分发挥产业优势,深度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与能源结构转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长利表示,“中广核力争从四个方面下足功夫,一是发挥技术优势,建设高质量标杆项目;二是发挥产业集聚优势,整合优势共建优质项目;三是发挥人才优势,加强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四是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更加注重风险管控,加强对投资和运营风险的评估和管理,保障共建项目稳健发展。”

  非洲谚语“河有源泉水才深”与中国古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着相似的意义,中国的投资、技术和运营经验,为中非经贸合作注入强大动力。在“软联通”方面,中国连续15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中非经贸和技术合作,造福双方”,全国政协委员、丝路国际智库交流中心高级研究员许进举例称,“中国的光伏产能占全球产能的90%以上,中国的风电装备制造量占全球市场的70%。如今,中国生产越来越多物美价廉的光伏组件、电池、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汽车从中国出口到非洲各国,推动非洲直接进入绿色能源时代。”

  无独有偶,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咨公司”)也是中国企业高质量援非的代表。从喀麦隆供水项目到中非共和国光伏项目,从尼日利亚电力基础设施项目到莫桑比克水利枢纽工程,从莱基港口园区规划再到亚吉铁路项目等,中咨公司为大批项目提供了政策规划、项目论证、产能合作、民生援助、前期评估、后期推进、标准优化、风险预警等高质量咨询服务,有力支撑了“硬联通”,有效促进了“软联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苟护生表示,“我们将发挥自身优势,针对中非合作的重大问题开展前瞻性、储备性研究,为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命运共同体提供智力支撑。”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在“心联通”方面,一直致力于服务丝路国际智库交流中心的许进也有切身体验,“2017年以来,通过举办近百场各种形式的活动和出版年度《青年发展报告》,交流中心已经联系了7万多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青年,并正在努力使他们成为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发展理念的互联互通骨干力量。”

  今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成功召开,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全会提出,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受访委员们表示,这将进一步深刻改变中国,也必将为中非共筑现代化之梦提供新机遇、注入新动能,还将助力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之路行稳致远。

  那么,面对新机遇,中国应如何在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等方面发力,为中非携手现代化注入新动能呢?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投资促进局局长杨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目前已成为制造大国,也是原材料采购大国,拥有了更多的市场话语权。非洲是我们采购矿产资源的重要来源地,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正倡导者,通过与非洲的深层次合作,我们在非洲建立工厂,并将先进的技术带到非洲,这些都将带动非洲从资源输出国转变为产品加工国,帮助非洲国家提升国力。

  而对外开放要有“递进性”。杨柳表示,部分新业态的审批程序可在某些试点地区逐步放开,加快内外资产业融合步伐。另外,全社会要加深对外资企业的理解,一方面鼓励和支持在中国经营的外资企业,同时还应为中外企业交流以及外国人在中国工作生活提供更宽松便利的社会环境,这样将更有利于促进我国的高水平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还要有“协同性”。对此,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二级教授贺盛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建议,要深化与中非合作国家间的政策、资源、文化与科技的交流与合作。深化与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从政策、资源、文化和科技等方面多管齐下,加强沟通与协调,实现互利共赢。政策沟通是前提,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政策对话,明确合作方向和目标;资源整合是关键,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文化交流是纽带,促进文化互鉴,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科技合作是动力,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我们将发挥咨询引领作用。加强前期研究和项目方案咨询论证,保证重大项目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着力做好‘小而美’项目的项目谋划、项目储备和项目评估工作,同时做好风险评估和预警”,苟护生也表示,“积极开展对非智库交流,通过双向访学交流、开展联合研究、举办专项培训等方式,促进中非双方相互理解。”

  非洲有句谚语,叫作“一根原木盖不起一幢房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刘显忠认为,“中非友好合作有助于弘扬传统友谊,深化团结协作,体现了中国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推动实现各国现代化的决心和努力。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也离不开非洲,世界和非洲的繁荣和稳定也需要中国。”(记者 孙琳 李元丽)